网媒社:http://www.shb021.cn/ 近期工信部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作为 新基建 七个重点建设领域之一的 工业互联网建设 再次映入人们的眼帘。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4月23日举办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推进会上表示,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对于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我国是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具备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融合创新应用不断深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在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业互联网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工业的互联网,而应该看成是工业互联的网,其实际上是联通了工业上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客户服务等全供应链各个环节,而这中间关联的程度和效率取决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设程度。工业物联网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它更聚焦于产品、设备、人员、生产和物料等之间的交互,打破数据信息流转的壁垒,实现工业万物互联。 工业互联网需求广阔 应用现状并不乐观 工业互联网的实现有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标志,那就是各个层级的管理者,能否做到不去现场 身临其境 ,也能及时获得自己所关心的信息。为了提升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质量管理和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各方面成本,亟需推动制造业与IT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进度可视化、成本信息透明化,进而指导生产及采购计划的调整。 伴随着近几年软硬件技术的创新普及、价格不断下降以及用户需求越来越高等因素,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进入了快车道。这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这些年制造行业信息化转型增速很快,但依旧困难重重,无论是从人才、工具或者思维层面都需要提升。 相对于银行、金融、零售和互联网等领域,传统制造行业作为工具、劳动密集型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和工业设备方面,大量的传统设备因为仍能满足生产功能,还在车间正常使用,但是却很难与信息技术打通,也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换新设备或者添加硬件,又导致成本偏高,所以大部分企业目前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帆软制造行业高级顾问张龙飞表示。 以唐山松下所处的焊接行业为例,其大部分作业场景集中在焊接现场,一方面,焊接设备的数据采集率非常低,即使更换了数字化焊接设备,实施自动化数据采集的设备也仅占少数,依靠人工采集设备数据难免会造成数据偏差,影响数据准确性和后续的分析预测;另一方面,工业设备数据应用主要面向焊接车间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及作业者,数字化意识比较薄弱。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一线焊接作业者,最多是车间主任,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相当比例的作业现场没有电脑办公环境。 唐山松下应用软件开发课长刘金龙坦言道,种种主观或客观条件限制着焊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焊接工艺包括手工焊接和自动化焊接两种方式,两者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对于手工焊接来说,焊工成本逐年上涨,考核方式基本是以计件为主,对其工作量难以精确量化;施焊时的质量难以管控,其过程经常以纸质记录的方式留存,甚至没有记录,这对后期的质量追溯产生一定的阻碍;焊接的焊材使用更是一个黑盒,实际使用多少、浪费多少无法统计,材料取用全凭工人申领。 而对于自动化机器人焊接来说,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更加重要。电焊涉及到电流、电压、气体流量等各种参数,数据的采集问题会导致设备异常事件发现不及时,批次不良不能及时发现;车间生产信息化系统与焊接生产设备之间各自形成 孤岛 ,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的实时产量、生产订单完成度难以跟踪,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