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万里长征中的“无价之宝”

2021-12-13 11:50:53 来源:互联网

 

我们生长在这吃穿不愁的现代社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细品文章,带你走进那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

漫天的风雨,侵蚀着整个草地。

全身都湿透了,冷啊,冻啊!冷得揪心,冻得撕肺。如果有一团火,一棵树,或者有间茅草屋遮遮雨,坐一坐, 喘口气,那是此时此刻最大的奢求。

万里长征中的“无价之宝”


但是,没有!天和地全都浸在雨水里。天地之间没有任何遮挡物。

啊,脸盆,你成了没有任何奢望的红军战士手中的无价之宝。

他们把脸盆从湿漉漉的背上解下来,倒扣在湿漉漉的草地上,成了最好的凳子,两个人背靠背坐在脸盆上,多么舒服,多么惬意!他们又拿起另一个脸盆顶到头上,挡着肆虐的雨水,让已经疲惫不堪的身体得到片刻的庇护和安宁。

万里长征中的“无价之宝”


啊,脸盆,在无遮无挡的茫茫草原上,居然发挥了凳子的作用,这是红军战士未曾料到的神兵利器。

一路上,脸盆真成了红军手中多功能的生活用品,用途越来越广:

用来洗脸,也用来洗脚,洗澡;

用来盛饭,盛菜,有时也用来煮饭煮菜;

暴风雨来袭时,它还被战士用来当斗笠,享受片刻的温暖。

他们没有力气了,实在背不动,有时一条软软的毛毯也会觉得像小山一样沉重,压在肩上,扔掉它!却偏偏破烂不堪的脸盆却始终舍不得丢掉。

傍晚的时候,红军战士们分头出发,有的拣拾烂柴,有的采摘野菜,有的端着缸子找清水。他们忙碌着安排自己颇具特色的生活。他们挖一个坑,把脸盆架起,先烧一盆水, 解解渴,烫烫脚,然后来对付饥饿的肚子。他们把野菜洗干净, 把头一道苦涩的菜水倒掉,再放进青稞面粉,熬成一锅香喷喷的野菜粥。他们围着脸盆坐成一个圆圈,唱着嘹亮的军歌,烤着火,喝着粥,火烤身上暖,粥塞肚里饱,那滋味别提有多美!这都是脸盆带来的功德啊!

万里长征中的“无价之宝”


读者们可以想象出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多么艰苦,他们的日常用品是多么匮乏。

梳洗打扮,这是今天人们的日常功课。

他们没有牙膏、牙刷。他们或者不刷牙,或者在河边捡些细沙子,塞进嘴里用手搓牙,或者拨一把油草来刷牙。 工具虽然原始、简陋,他们的牙齿却是白白的,如同天上明月一般皎洁……

这只是现代人的原始生活的两个镜头,他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原始水准。

天地间是一片灰色,贫瘠的颜色、荒凉的颜色、饥饿的颜色。

这片灰的颜色,一群穿着灰色军服的红军战士们,坐在大雪山脚下啃生玉米。多少天没有吃正经的粮食,多少天没有吃油盐了。牙齿和肠胃功能都退化了,啃着这留作种子的干枯玉米,生嚼硬磨!怎么也吞咽不下去,又粗又硬的玉米粒,嚼得牙齿生痛。没有耐心而又饥肠辘辘的红军们,干脆一口吞,放弃了味觉上的享受,以能把肚子撑饱为最大的享受了。

如果能拣到点柴,砌个土灶把玉米煮熟来吃,那就进入现代水平了。如果能放点盐到锅里,有滋有味,那简直比海参燕窝还好吃。可这实在是种奢望,已经缺盐好久了, 盐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的物品,跟他们无缘。

万里长征中的“无价之宝”


1935年7月,红一方面军刚到四川西北部藏族地区时,恰逢青黄不接的季节。部队屡遭断炊,许多战士饿得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凡能填肚充饥的东西都找来吃了,如挖野菜,拔野草,剥树皮,吃死马肉,甚至把皮带、皮包、皮鞋等物煮来吃。

康克清曾说:“我想,在长征中最困难的地方,该是四川的卓克基和毛儿盖。在这两个地方,我们一点吃的也没有,只好用生麦、青草和树皮充饥。”

①有一次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突然感到浑身火烧火燎地难受,便起身找水喝,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在楼梯口一失脚,便摔到楼下牲畜栏内,牛马粪的臭味,引起她一阵恶心呕吐。原来她偷吃了刘少奇的野烟叶,而她误以为是萝卜苗。

这件事,后来被传为笑话,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红军陷于极度饥饿的窘境。

万里长征中的“无价之宝”


人人饿得心慌体软,走路时东倒西歪,互相搀扶着前进。他们多么希望能找到一点充饥的食物啊!然而,到哪里去找呢?

②刘少奇妻子谢飞有一次好不容易在一藏民家看到一小堆麦子,这些麦粒不知是楼板上掉下去的,还是牲口消化不良拉出来的?与牲口的粪便搅和在一起,小蛆在上面蠕动,挺恶心的。

她用手绢包着,跑到河边去冲淘,搓了一遍又一遍。洗干净后,放进锅里,用文火翻来覆去地炒,直到炒得黄橙橙、香喷喷时为止。然后用布袋装上,总算筹足了7天的粮食。出发时,她装进口袋几把炒麦,走饿了就抓几撮放进嘴里,仿佛吃巧克力般有滋有味。不知炒麦来历的人,纷纷问她讨来吃,一个个称赞着:“啊,真好吃,好久没正儿八经吃过粮食了!”有个原在上海当工人的红军干部,愿意用半块肥皂的高价(那时肥皂宝贵得很,有块肥皂就是了不得的积蓄)跟谢飞换炒麦吃。谢飞抓出一把炒麦,慷慨地说:“送给你吃吧,肥皂你留着用!”

没有想到从粪堆里扒出的粮食,还这样金贵。

红军仍面临缺粮挨饿的危机。先头部队便到收割过的地里去拣拉下的青稞麦粒。他们用火烤一烤,搓掉壳吃下去。倒是能塞饥饿的肚子,但是不易消化,不少人拉起稀来,把青稞麦粒囫囵拉下来。后续部队在田地里拣不到青稞麦了,饿的头晕眼花,饥不择食,便从前面同志拉下的粪便里寻找完整的麦粒,用水洗一洗,用火烤一烤,又放进了嘴里。

万里长征中的“无价之宝”


写着写着,眼泪滴了下来……

虱子咬,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苦楚。由于行军紧张,卫生条件差,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脱衣睡觉,住处也不定,老百姓房子、草垛、墙角、野外,什么地方都睡过,红军的头上、身上长满了虱子。

①周恩来的破毛衣颇有一番历史。没模没样了,破成了一个个洞洞,洞里藏着虱子,蠕动着,看了让人汗毛都要竖起来。这哪里是穿毛衣,简直成了穿虱子了。

对于这种现象,彭德怀用了一句精辟的话概括:“无虱不成军,没有虱子的不算长征干部!”

路程越走越渺茫,天气越来越寒冷,身上的衣服好像越穿越单薄,行军越来越艰难。从江西出发以来就没有发过军衣,只有损失,没有补充,本来的家当就很羞涩,弄到后来就只剩下贫乏。他们当时穿在身上的衣服已不成形了,只是一些碎布片挂在枯瘦的身上。 破衣烂衫上的补丁,也展览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因为找布块当补丁都只能碰运气,拣到什么颜色的布块就补什么补钉,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不少战士身上穿的已没有军衣的影子……

万里长征中的“无价之宝”


回想起以前红军战士的艰苦岁月,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牢记使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