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消息

广东省名中医与长江学者谈基层自然疗法

2019-07-10 10:43:57 来源:互联网

 

如今,在面临现代医学无法有效治愈的疾病,以及某些化学合成药物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的困境时,自然疗法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早在2015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便强调要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意见》实施将近4年多时间,提升基层医院解决常见病的能力已然成为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了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推广中医自然疗法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成果的临床应用,促进自然疗法技术在社区医疗机构的广泛运用,2019年基层自然疗法、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合研修班于2019年7月6日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正式举行。

会上,数百名来自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集聚一堂,许多医生都表示对于基层自然疗法、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往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未曾有过深入的了解。

在此次研习班中,广东省名中医、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杨宏志教授着手自然疗法的思想和现状进展状况,从理论、设备、人员、目前新技术进行综述介绍。

“21世纪人类寻求健康的主流医学,便是自然医学”,杨教授点出,人类所需要做的是帮助身体提高自愈力,让身体自愈力去修复自己,这也是自然医学的核心。

而自然疗法,是一门横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应用医学学科,利用气功、经络,穴位,针灸、按摩、食物、阳光、空气、清泉、敷贴及物理能量,快乐,希望、信仰等等天然因素和自然方法以激发机体的自然活力而治疗疾病,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般认为,“自然疗法”起源于18和19世纪的西方替代医学,这一术语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对此,杨教授也感慨道,自然疗法其实起源于我国古代医学,因为自然疗法的治疗重点在于“一泻一补”,让身体恢复新的平衡,提高自愈能力,用经络疏通和营养补充,管理“解毒、排毒、疏通经络抗炎(高能量泻实)、补充(营养修复阴阳平衡)”这四个机制,组成通性治疗。

“百病生于气”是长江学者陈家旭教授常年研读《黄帝内经》与多年临床的感悟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一·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当中提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此处指出了气的升降异常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所谓的“气”,见不到摸不着,但却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更是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临床中常见的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等气病证候以及对应的气病临床验案,无一不展示着中医药的魅力。

在临床中,90%以上的病人已经接受了自然疗法,中医药在国策的推动下,中医药事业和自然疗法的发展越来越好,许多行业增长率达到百分百,社区自然疗法的影响力也在日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