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黄埔区典型的农转居社区,在五级联动新时代新刘村项目背景下,刘村把打造“公益集市”主题日品牌项目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小切口”,运用“引进来,立起来,统起来”策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刘村社区服务逐步转变为“多、高、好”。
公益集市是什么?
公益集市是一个公益性、多元化、常态化的社区公益项目,即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委托广州市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为执行方,联动职能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广大群众的力量,把爱心互助、公益捐赠、公益义卖、捐资助学、义剪义诊等公益服务打包送到居民家门口,满足广大群众对于公益事业多元化的需求。刘村月度公益集市,是广州市派驻刘村社区第一书记张挺,受广州慈善之城的启发,结合刘村社区实际情况下提出的。
多元力量引进来
截至目前,刘村社区共有十几支志愿服务队伍,主要以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为核心,此外还有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阳光心语服务队、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应急保障服务队、爱帮志愿服务队、圆梦志愿服务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便民医疗服务队等队伍。服务内容涵盖垃圾分类、法律咨询、三旧改造、义诊、禁毒、防诈骗、急救知识等,服务群众超过千人。
每次活动的开展,均由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负责牵头组织,向社会招募有意向参与的事企业单位及志愿团体,报名参加每月的公益集市;其他当值队伍负责筹备和执行,联合其他组织开展便民志愿服务。公益集市活动,注重发挥不同服务队伍的特点和优势,确保社区居民获得优质、贴合需求的服务;并且通过轮值制度,让尽可能多的服务队伍参与进来,引导经验丰富的服务队伍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丰富社区服务内容,壮大社区服务力量。
公益集市有效填补了刘村社区专业志愿服务的空白,通过实施“多元力量引进来”的策略,从外到内掀起志愿服务热潮,引领社区文明风尚,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以及社区居民的肯定认可。
本地榜样立起来
刘村社区的志愿服务培育、壮大着本地的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增强社区自我服务功能,让公益种子扎根社区,促进社区持续发展。
公益集市的开展涌现出一批本地热心人士和社区自组织,其中有善于筹办文艺表演活动的刘村曲艺社,有将志愿服务作为主题党日活动的党支部,有愿意将资源带回社区办公益的村民企业家,有协助群众动员和组织工作的经济社社长,也有资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的村长。
以公益集市为平台,以丰富活动、便民服务为载体,以热心社区事务、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为重点培育对象,充分发挥本地榜样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使刘村社区的志愿服务呈现出“滚雪球”效应。社区居民参与热情日益高涨,逐渐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大家不再认为服务是“作秀”,而是将其视为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在“三旧改造”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刘村志愿者队伍仍然新增成员42名,“小集市”凝聚起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能量。
项目运作统起来
市派第一书记张挺、刘村社区党委,经过实践探索和民意了解,将公益集市形成项目化运作模式,使刘村社区服务有统筹、有平台、有机制。
社区党委、居委会牵头把握总体方向;由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本地志愿者骨干、妇联执委组成的日常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统筹、协调分工;由公益band队、南粤银行、爱衣回收、广药附属一医院、阳光心语服务队组成的刘村志愿服务队委员会筹备组负责活动统筹、物资调配;党支部、党员、社区志愿者、自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为社区群众直接提供服务;社区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社区服务,共同营造“我在社区做贡献,我为发展提意见”的良好氛围。
多个主体分工参与,确保服务有序开展;以公益集市为调配平台,进行供需精准对接;建立服务轮值、例会两大制度,保障服务的常态化和创新性。
经验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刘村公益集市项目的运行已逐渐步入正轨,在实践中社区两委将经验梳理为三点:
建好统筹平台,开展服务和活动不仅仅是“搭帐篷、搭架子”,资源与服务的盘活、统筹更是重要,将资源“用在刀刃上”,使服务化零为整,便民利民。
让群众唱主角,以丰富的服务和活动为切入口,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为他们创造舞台,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
实行项目化管理,规范运作机制,明确角色分工,打造有效联动的“服务共同体”。
结语
新时代新刘村的“新”不仅体现在新环境,更体现在新风气。公益集市通过志愿服务使人与人的连结更加紧密,重塑暖心社区。向社区输送服务只是过程,在社区播种公益思想、建设“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才是目的。
未来,刘村社区将继续探索社区公益基金、社区能人自主运作项目、社区微公益等新形式、新内容,以社区公益、志愿服务为纽带,为“新时代新刘村”建设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