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21日,第21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暨中国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以下简称:CHCC2020)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上,600余位医院建设行业头部专家相聚鹏城,共同探索研讨,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医院建设献计献策。
其中,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分院院长王岗受邀出席多场学术论坛,通过深圳大学总医院、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乌鲁木齐儿童医院等已完成及在建经典案例项目,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建设同仁和深圳新闻网、腾讯、网易、凤凰等10余家主流媒体,分享了从项目设计到施工落地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项目背后的趣闻。
王岗院长接受主流媒体采访
记者:2004年第一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您就已经参加了。是否能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哪些情节特别难忘?
王岗:第一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就是在深圳举办的,时隔16年,CHCC再度回归深圳,我的内心也是感慨万千。今天的全国医院建设大会,会议规模之大、展商品类之多、覆盖范围之广,都是从前所难以想象的。16年间,大会的举办地点从当初的小酒店升级成了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展馆,性质也从最开始的只有三、四百人参与的学术论坛演变成如今引领医院建设方方面面的多元展会。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2004到2020这些年,我很荣幸能够与建设大会一起成长,与数以万计的医建同仁共同进步。今天,我们回到了当初一起出发的地点,我认为这是对“初心”的又一次见证,也是对我们所追求的“始终”的又一次推进。
记者:由您主导设计的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平战结合”快速落地的典型。您如何先于疫情意识到“平战结合”模式的重要性?
王岗:提出设计“平战结合”医院,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2003年SARS肺炎以后,我国在医院建设方面其实是没有统一规划的,目前的建院模式仍旧不能应对突然爆发的传染病疫情。第二个原因是,传统的传染病医院在“正常时期”的使用率极低,相较于综合型医院而言,病人数量可以说“凤毛麟角”。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传染病医院是无法成功运营的。所以,我们就提出了“尖专科、强综合”的理念,在“非疫情“时期,将传染病医院作为综合型医院进行运行和经营,为医护人员的能力提升和发展平台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一旦疫情爆发,医院可迅速转换成定点的救治单位。只有在平时做好储备,到了需要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功用。
记者:“平战结合”医院的设计亮点是什么?
王岗:“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医院建设模式,最大的亮点在于“弹性空间”的设计。医院建筑是坚硬的钢筋水泥,而不是任由人揉圆搓扁的面团,一旦建成将很难进行更改。因此,思虑周到的前期规划和设计策划就显得极其重要。实际上,在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就充分打造了“弹性空间”,为医院“平战模式”的切换设计出一个“伸缩量”。只有这样,当大量需要紧急治疗的病人爆发式涌入时,医用空间才能够不“捉襟见肘”。
王岗院长接受主流媒体采访
记者:您作为医疗建筑设计师,如何看待不断涌现的新型建设需求,以及对医疗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
王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涌现和应用,已经悄悄改变了传统医院的空间格局。在此之前,病人来到医院就医的第一个动作是排队挂号,而在今天,依托于互联网的智慧医院为病人提供了网上预约挂号、自助挂号机挂号等线上服务。这就意味着,建筑师在设计医院时需要考虑挂号窗口和排队空间的缩减。缴费、取药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过去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占据大量空间的排队缴费和取药,如今已经可以瞬间完成,病人从缴费到抵达药房的这一小段时间,医院的智慧化系统就完成了药物匹配,取药患者随来随走,节省出了相当大的候药区域空间。
此外,还有许多改变是隐藏在眼睛“背后”的,例如物流运输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院智慧物流系统逐渐取缔了人工物流,靠医护人员搬运各种药物、检查样本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少见,智慧物流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早就在互联系统的指令下,把一切井然有序地做好。由此可见,每一个改变都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医院建筑之初,全面整合不断发展的新型建设需求,同时将其进行实用性和艺术化相结合的呈现。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然而也是不小的挑战。
记者:在专场论坛上,您以深大总医院为例,分析了“一体化设计”的优势。您开始采用“一体化设计”的契机是什么呢?
王岗:“一体化设计”最初主要被应用在医院功能方面,大到医院门诊、医技住院部,小到各诊疗中心、手术部、病理科、数学科等。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也开始思考,如果在医院的室内环境设计中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于是,在接到在深圳大学总医院项目的设计需求时,我和团队决定将“一体化设计”理念进行实践与落地。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出众的。采用了“一体化”设计的深大总医院项目不仅荣获了2018年中国医院建设奖“十佳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同时于2019年末获得了全国工程奖项的最高殊荣“鲁班奖”称号。除此之外,“一体化设计”在控制项目成本和工期上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深大总医院项目建设成本仅为5300元/平方米,可以说“一体化设计”功不可没。
事实上,在深大总医院项目的设计之初,医院的医疗团队尚未建立起来,这也是该项目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在过往的设计经验中,医院院长、学科带头人通常会针对学科建设需求,与设计团队进行深入地沟通。但深大总医院在设计上,则完全需要依托建筑设计师的专业和跨界能力,学科布局、功能流线等设计均由三院团队完成。
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我们也收到了前来就医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双重肯定,有人说“医院的环境特别温馨、特别舒适,来此就医不会让人感到焦虑”,也有人说“在这里工作,身心都不会觉得疲惫,容易感到满足”。虽然这些来自行业之外的评价并没有什么专业术语,但我认为,使用者的感受对于一名医疗建筑设计师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奖项。这也是我们采用“一体化设计”的初心所在。
王岗院长接受主流媒体采访
记者:请您谈谈 “一体化设计”在其他项目上的进一步应用。
王岗:鉴于深大总医院的成功经验,后期我们又将“一体化设计”理念应用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挥。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均在建设紧急医院,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救治。其中,绝大多数的紧急医院采用的都是彩钢板房的建设,功能设施并不健全。当时正在建的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山东省的“百年大计”,所以建成之后使用7、8年便荒废掉是万万不可以的。于是,我们就想到把深大总医院“一体化设计”理念直接拷贝到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应急建设之中,使项目的施工建设效率大大提升。前一段时间,李兰娟院士也到项目上进行了参观,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从深大总医院到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我们不难发现,“一体化设计”拥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把这个优秀的设计理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发挥,争取应用到更多不同类型的医疗建筑项目之中。
记者:从业30年来,您参与设计过的项目高达上百个。哪些是您个人最为满意的?为什么?请您举例说明。
王岗:我们常常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我看来,这不只是一句谦虚的话。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医院的建设和变革也日新月异。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建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接到新的项目时,我们都希望将最好的理念、最好的思路,最好的设计运用于新的医院建设之中。所以,到目前为止,对我来说,还没有哪个项目是最为满意的,我们总是在朝向新的目标不断地去奔波,去努力。
建筑设计师不同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事实上我们的创意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既要考虑到甲方的功能需求,又要顾及到项目的规模与投资额。与此同时,医疗建筑又是十分严谨的学科,所以医疗建筑设计师的创造力与思想是夹杂在许多的“条条框框”之间的。但能够在这样多的约束下,创造出让自己满意、让患者满意、让医护人员满意的作品,也正是我们作为医疗建筑设计师毕生的追求。
记者:作为行业的资深前辈,您有哪些建议要对后辈们说?
王岗:实际上,我一直希望能够和年轻的建筑设计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在我看来,建筑创作是不分年龄、不分官职高低的。年长的设计师拥有大量的、丰富的创作经验,而年轻人的思维比较活跃、也比较新锐。所以在工作中,我经常鼓励团队新、老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去讨论项目方案的创意。大胆地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表达,是我最常对年轻设计师讲的话,这有这样你才能够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