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消息

资本市场公然抱团,茅台和基金经理成为崩盘后的替罪羔羊

2021-03-16 10:23:41 来源:互联网

 

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一步,却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形成相匹配的优质资产,这才是抱团而后崩的悲剧根源。 茅台确实不能造出芯片,但是茅台确实有业绩支撑、有品牌价值,是没有争议的行业龙头。 高技术发展的积累周期、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高科技企业成为中国A股的优质资本主力是不现实的。

  中美两国大佬见面,A股市场再次展现了“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多血质属性。也好,缓解一下被机构抱团搞得糟糕的心情,才能冷静地回顾这大半年发生的事。

  01玩坏了资本的美女:TA们为什么抱团?

  “90后美女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红遍网络,成了插向公募基金圈的又一刀。

  仔细看了看,这位叫梦圆的美女基金经理确实有问题。学霸属性、名校加持的完美出身却在职业履历上单薄了一些。拿着几十亿练手,确实有点儿戏。

  很多评论者批评那两支基金选股太无脑,就是抱团随大流,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那么“抄作业”能赚,那也太没天理了——基金经理以后就找前台小妹妹上就行了,职业门槛就是码字熟练。

  但是,上任十天亏损20%的“辉煌业绩”确实有运气不好的成分。一则上任时间短,确实操作空间不大,到底有多少个人责任不好判断。二则,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Wind数据显示,2月18日至3月9日,偏股型基金平均亏了17.13%,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超过14%。梦圆掌管的两支基金确实垫底,但是重仓医药股的抱团各家都好不到哪里去。

  撇开具体的操作不谈,客观地说,这是一次集体失败。玩坏了资本的不只是这位90后美女,而是大半个资本圈。

  不妨再灵魂一问,谁又能玩儿得好呢?去年机构抱团意气奋发时,从监管层开始到各家机构的大小管理者,谁充分预警了风险?

  最尴尬的莫过于公然的抱团行为。说机构串谋做局,也真难说得上。因为公募基金挑选行业,没错。一个行业里可选的白马、龙头、蓝筹、潜力小鲜肉等等,分门别类也就那么仨瓜俩枣。各路美女帅哥老江湖不用凑在一起抄作业,最后交出来的也就那么回事了。

  抄和不抄,界限模糊。这就是资产荒的尴尬。如果批评梦圆们的硬伤,那就是挑选的行业有问题。医药业确实重要,疫情中也是备受瞩目。但是,行政干预多如牛毛、行业准入把得死死的A股大浑水行业,是不是梦圆说的那样前途美好?中国巨大的医药市场,没有催生出阿斯利康、辉瑞,而是板蓝根和莲花清瘟的舞台,更不要提长春长生那样的奇葩。本来就没什么可抄的,这是比抄作业更尴尬的现实。

  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一步,却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形成相匹配的优质资产,这才是抱团而后崩的悲剧根源。过去是责怪散户太无脑、太激进,可是公募扎堆了,又好得到哪儿去?你专业水平再好,也就是个屠龙之技。“龙”就那么几条,连看门老大爷也能报出个七七八八时,屠龙大会只会是互相踩踏的车祸现场。

  死于抱团,却又不能不抱团。这是玩坏了资本的根本原因,美女还是丑男,资深还是资浅,都是针头线脑的技术问题。

  02被资本玩坏的美酒:躺枪的茅台

  抱团茅台,从行情开始时就备受争议,到雪崩来临时更成了众矢之的。但是客观冷静地分析基本面,可以批评重仓茅台的基金经理人没有进取心,却不能说他们的选择是不负责任。

  白酒行业虽然属于传统行业,但是整体业绩表现都说得过去。茅台确实不能造出芯片,但是茅台确实有业绩支撑、有品牌价值,是没有争议的行业龙头。而且,茅台还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她是中国消费领域几乎唯一成功升级为奢侈品的品牌。

  茅台有特殊的历史机缘,也有十万大山出身的企业特质。历史机缘是从作坊生产的时代就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建国后又因为特殊的渊源成了神秘高端的“特供”,更具备了进化为奢侈品的条件。

  但是,仅仅因为这点基础,还不足以成为白酒领军的奢侈品品牌。不是所有“特供”都能成功实现商品化的规模生产,更不用说进入品牌化的奢侈品领域。

  茅台从十万大山带出来的土憨憨的气质,反而让它在名酒林立的白酒行业中成功出圈。茅台于2001年上市,比当时的白酒之王五粮液足足晚了三年。在产量、市场占有率方面,五粮液可以甩茅台好几条马路。但是,同样是上市圈钱,茅台和五粮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地处长江之滨的五粮液是信息灵通、赶得上热点的弄潮儿,选择了一条多元化的发展路线,巅峰时期甚至涉足过很烧钱的医疗和造车行业。但是,茅台始终守着造酒的本业,走得最远也就是从白酒到啤酒的跨圈。原因无他,久居深山,赶不来时髦。任你说白酒是黄昏产业也好,市场面临萎缩也罢,茅台就是踩她的龟背曲、造她的蒸馏酒。独沽一味的专注,剩下的交给了市场和命运。这份土憨憨的执着和守成,反而成就了茅台。当五粮液的钱东投西投不亦乐乎时,白酒主业反而不断被茅台超越。茅台把钱都投入了提高产能,市场占有率逐步追赶,然后反超。

  最后的考验是反腐风暴后公务宴请的消费下降,当时对整个白酒行业的打击可谓沉重。但是,茅台挺过来了,而且与同行的竞争优势继续扩大。是唯一实现产量和价格齐涨的高端白酒,这是市场最高的认可。茅台作到底对了什么?确实看不出来。营销渠道很传统,广告投放也没什么特别出彩,就是“讲故事”的品牌包装也就是些旧梗。只能成功源于专注主业。

  反正任你风吹雨打,茅台就是酿酒、卖酒,别无所长也别无所求。股价涨到1888元时,茅台官方微博就是高高兴兴地截图为证。涨到2600了,也没有趁势“资本运作”大捞一笔。茅台作为这场难得一见的“热剧”主角,却和看热闹的路人甲一般。

  股价暴跌,无疑是市场情绪在“找茬式宣泄”。从沸沸扬扬的院士候选风波、到视频广告争议,再到少女踩曲,说到底也就是传统企业搞不来宣传的笨拙。这么被群嘲了,贵为“贵州唯二的企业”、两万亿身家的茅台也没什么激烈的反应。比起某某药酒的一碰就跳、跨省抓人,茅台是骂了白骂。

  茅台的企业风格自始至终就是这么一种混合了老作坊和老国企的老派气质,说难听一点是土气,说好听一点是朴实,这种土憨憨的气质恰恰让她比其他白酒品牌更具备奢侈品的灵魂——匠人精神。再反感茅台的人,也很少指责她的产品不过关、粗制滥造,要咬这一口也难。这么庞大的资产、这么多年就做一种产品,说她做不好也很难让人相信。而这在中国市场已经是很难得的口碑了。再加上价格定位和积累的品牌价值,茅台自然而然就成了酒类中的奢侈品,这份成功有机缘巧合,也有很多不足,但还是成功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不出奇。

  公募基金偏稳健的风格,选择白酒这样业绩稳定的行业符合逻辑,既然选择了白酒行业那么选择茅台也符合逻辑。逻辑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出在了抱团。再好的企业,这么被资本抱团的狂烧乱炖,也会出现资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这是资本玩坏了茅台,把美酒烧开了喝,是暴殄天物。但是问题的根本,还是出在了选择太少,机构投资者顺着正常的逻辑走,却是殊途同归的尴尬。从这个角度讲,茅台股价过高的根本原因是茅台这样优质资产太少了。

  资产荒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顽疾。无论是白马股,还是独角兽,在大A股里都是一个行业里挑不出多少,甚至是很庞大的行业都没几个像样的股票,有的行业甚至整体缺席。这正常吗?美女和美酒都背不起玩坏资本市场的锅,深层的原因值得关注。

  03资产荒破解:从传统行业中挖掘优质资产

  资产荒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长期保护过度的监管因素影响最为直接。这已经成为机制改革的重点,尽管艰难但也算是方向明确了。没有引起注意到是观念中的偏见。

  中国投资者重视科技、轻视传统产业的偏见,这是一个严重的观念问题。中国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基础消费其实是绝对的经济主力,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衣食住行、基本娱乐等等的零零碎碎,看上去不起眼,却是人人有份的基础消费。由此衍生出的高中低端都有充分的市场需求。这些比云里雾里的高科技,要实在得多。而且,就是在高科技领域,也是做这些日常消费的技术服务企业茁壮成长,阿里、腾讯、拼多多都是人间烟火气十足的互联网企业。

  其实,高科技的高风险本来就不是大众化的投资领域。技术积累是无法拔苗助长的。高技术发展的积累周期、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高科技企业成为中国A股的优质资本主力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便发展起来了,也不见得躲得过中国投资环境中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而走不到终点。中国从监管层到普通投资者其实对创新带来的风险是没有多少耐受力的,一看到风险就要限制,哪能有什么大胆创新?所以,社会舆论对高科技的偏好,实际上不过是停留在口头的叶公好龙罢了。

  因此,中国有质地、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转而在更为开放的国际资本市场上完成上市。这部分资本红利对国内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可望而不可及。这一形势在短期内很难扭转。

  既然如此,解决资产荒还是要在传统产业中寻找突破,是现实的选择。但是,“高科技崇拜”的观念又导致了轻工消费品产业不受投资者重视。这类企业有明确的市场前景和充分的市场需求,也有清晰成熟的发展路线,却没有资本“加餐”,导致产业升级、产品提升乏力,是十分可惜的。

  白酒行业好歹还有一家鸡窝出凤凰、成长为奢侈品的茅台,同样名优特产丰富、规模可能达到年产值7000亿元以上的制茶业却和资本市场几乎是绝缘的。而且,比受限于口味和文化差异很难走出国门的白酒业更优越的是,中国茶叶在全球市场上本该有一席之地。但是,没有资本加持,却是难成气候。

  还有,作为大吃货国,A股市场对待餐饮企业近乎冷酷。难道大街小巷的沙县小吃、黄闷鸡米饭、兰州拉面、苏式面点竟不能打造出一家肯德基、金拱门的快餐业巨头?八大菜系搞不出一个全球连锁的餐饮企业?

  吃吃喝喝都可以挖掘出很多潜在的优质资产,整个中国轻工消费品领域的投资潜力有多大呢?科技创新是创新,投资理念的另辟蹊径也是创新。遗憾的是,资本圈关注别人创新,自己却是待在舒服区里一步也走不出来。

  只有优质资产的选择多了,资本市场才会走向健康。普通投资者才不会在通胀压力下面对“不投资是贬值,投出去就亏钱”的痛苦,才不会在股市和房市之间反复左右横跳。投资分散多元了,政府也不必再为忽而房市过热、忽而股市过热的打摆子而折腾。

  因此,中国资本市场要少一点好高骛远、叶公好龙,不要在观念上歧视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中的宝藏之门才会向资本市场开放。否则,就算再来一遍股市机构化的尝试,还是从抱团走向崩盘的悲剧重演。

  总之,茅台不是问题,茅台太少就成了问题,然后又有了美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