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伟(主角两轮电动车特约评论员)
电动自行车的行业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协调好消费者与生产厂家、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碳中和”加“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电动自行车行业如何探索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全新发展路径?
这些问题是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企业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而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对于这些问题给予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协会牵头、企业跟进、主管部门充分沟通的深圳电动自行车发展模式,再一次领跑全行业。
搭建产业信息共享平台,赋能企业稳健成长
4月24日,由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主办,新华国智研究院、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协办的“新发展格局下深圳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深圳市超标电动自行车置换及电池绿色回收试点启动大会”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举行。
在此次大会上,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邀请了行业的知名专家对电动自行车产业进行深度剖析,并为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精准预判。围绕着“碳中和”与“双循环”的全新发展格局,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只有坚持“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才能在新起点上持续稳健发展。
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执行会长杨华认为,“专家学者对于行业的精准判断,有利于企业调整战略方向,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挑战。”
事实上,自协会成立以来,协会多次主动邀请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研究专家前来为协会会员进行讲课充电。杨华表示,协会十分关心行业发展的态势,对新的产业方向技术方向保持了高度的关注。据了解,协会已成功举办十余次高规格的行业峰会,邀请了数十位行业顶级专家前来为企业答疑解惑、宣贯最新的产业政策和最新的发展动态。
会员企业对于此类行业峰会,也保持了很高的参与热情。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会长(台铃集团总裁)姚立认为,行业协会组织的论坛峰会等活动,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赋能。这种最新鲜的、最具前瞻性的产业信息,对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影响巨大。
发挥协会的正向作用,构建多方共赢的产业格局
一直以来,电动自行车出行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难点、更是痛点。以深圳为例,35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平衡出行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正常的群众出行基础上,降低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是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政策基调之下,如何构建起多方共赢的格局,是深圳城市交通管理的方向所在。而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为这一问题的破局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一方面,协会主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道,积极下沉到各个街道、社区,向居民宣贯电动自行车安全出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协会已经与交管部门、街道办等政府单位联名举办活动数十场,宣传教育工作覆盖人群高达数十万。协会积极组织爱心单位,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了上万个安全头盔。
另一方面,协会还积极搭建会员单位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将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机结合,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2020年,协会在主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发布电动自行车头盔、电池和充电柜三项安全团体标准。该系列标准的出台,也为新国标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而刚刚结束的会议上,在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的主导下,台铃、雅迪、爱玛、小牛、天能、超威、德朗能、春藤物联等多家主流电动自行车及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相关人员签署了关于参与超标电动自行车置换试点的行动方案。这也意味着超标车的置换退出,将步入加速度的新周期。
杨华表示,行业协会在产业化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积极作为也能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而言,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的定位和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做好政府的助手,将政府职能部门的产业政策、安全监管和行业准则落实到企业的运营中,做好行业自律;另一个是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将企业的诉求、行业发展的需要反映到相关决策部门。作为行业协会,我们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我们为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深圳样板,具有推而广之的价值
“肯作为,有实效”,是会员单位对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的统一评价。在深圳,凭借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为会员单位争取权益的作为,协会赢得了会员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
“让政府放心,让会员满意,让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是我们协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杨华认为,“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之所以能够取得多方满意的成果,是尊重行业发展规律、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的结果。”
业内人士认为,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产业促进会的成功,是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电动自行车行业来说,深圳样板具有推广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深圳样板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机制,对于全面提升行业效率意义重大。协会的沟通协调,让社会上的零散资源形成了合力,这对于推进政策落地、规范行业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位资深的电动自行车行业观察者认为,“深圳模式如果能得以推广,将对优化城市交通管理、推进新国标的落地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