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和调整关键期,车企竞争环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变革的核心要素有哪些?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顺利突围并实现绿色升级?
6月12日下午,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开幕全体会议环节,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广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庆洪,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等嘉宾围绕以上话题展开了精彩分享。
朱华荣:三大格局应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在朱华荣看来,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推动下,未来的汽车制造业将转型为高新科技产业,未来的汽车产品也不再是一个机械类的传统交通工具,而是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在此基础上,造车新势力、ICT企业等大量的新鲜血液和优秀资源入局,汽车行业正在形成以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创新公司为代表的三大造车格局。
朱华荣认为,科技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和最具价值的客户生态,在软件、算法、大数据等领域有着深厚积淀,但是汽车产业的特性(复杂的生产技术,冗长的供应链长度等)也将给这些公司带来挑战。因此,科技公司应该利用自身软件等优势,携手传统车业共同利用好这些资源,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风险。
造车新势力抢先切入智能汽车这个赛道,在用户中打造了智能、网联甚至差异化的认知。但在朱华荣眼中,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以及传统车企的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特征以及电动车原来的特征已经不再凸显,最为关键的是如果找不到适合的商业盈利模式,发展也会遇到新的瓶颈。因此造车新势力也应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联合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以实现多方共赢。
至于传统车企,拥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成熟的生产体系能力,对于汽车产业也有着深刻的认知。但在新汽车产业格局下,传统车企在高科技和人才结构上并不占据优势,因此更加需要切准时代的“脉搏”,进行革命性的转型。
“三大造车格局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亟待补充的短板,任何一方想要通吃,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为了创造汽车产业更加美好的未来,唯有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朱华荣总结道。
曾庆洪:高级智能驾驶是弯道超车关键
曾庆洪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先稳住两大前提。一是上游消费者的拉动,目前这一需求已经非常旺盛,95%的中国消费者都有意愿尝试智能驾驶功能。二是下游的技术支撑,目前智能化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根据智能驾驶分级与交通参与者证明,智能驾驶领域正在形成三条主要赛道:辅助驾驶、高级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目前来看,辅助驾驶赛道最为成熟,2018年便开始在国内大幅量产,2020年搭载率达到15%,2021年预计将超过30%,2023年-2025年将成为主流乘用车的标配。高级智能驾驶赛道则刚刚起步,将有望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技术热点,同时也是车企弯道超车、科技转型和未来生存的关键,需要主机厂充分整合人工智能、大算力、控制器、高精度地图、云、大数据等技术。相比之下,无人驾驶更强调强大后台和服务平台支撑下的多车协调,高速运营和技术上的全方位比拼将是企业角逐的关键。
同时,曾庆洪也针对眼下行业普遍关注的芯片短缺状况提出了建议。在他看来,芯片是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作为未来比手机更重要的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汽车芯片卡脖子问题将比手机更严峻。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对国产芯片企业自主创新的鼓励和支持,着力推动建立国内车规级芯片的标准体系和认准测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