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以来,钟南山有两次落泪。
最近的一次是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谈到李文亮。
他说“都认为他是中国的英雄,我也是。我为他骄傲。”
或许没有这场疫情,我们根本不知道谁是李文亮。
一位曾经试图拯救我们所有人的“吹哨者”。
李文亮,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是去年12月最早预警这场病疫的8名医生之一。
后来他也受到了感染,最终在今早萧瑟的夜里,抢救不治,与世长辞。
在收到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后,很多媒体把李医生奉为英雄。
钟南山谈李文亮
他说“都认为他是中国的英雄,我也是。我为他骄傲。”
“大家为他举行简单的悼念活动,他们举起手机亮起灯,就这样几分钟,然后再回去工作。他们想到的不是他的死亡,他们敬佩他,他们支持李医生是个英雄,包括我。这是一个中国医生,实际上,我想大多数医生都像他一样。”
李文亮,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因为2019年12月30日下午在同学群中发布关于华南海鲜市场新型肺炎疫情的信息。而被辖区派出所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而进行警示和训诫。疫情爆发以后,在1月29日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鲁健专访。对于疫情初期8名武汉市民称“出现SARS”被约谈,曾光表示:“这8个人是可敬的,他们有一定见解的。作为公共卫生专家,希望同他们对话,希望从他们身上学点东西。”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才对李文亮等8名医生进行关注,李文亮医生也因此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据李文亮回忆,12月30日,他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报告,显示检出SARS冠状病毒高置信度阳性指标,出于提醒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注意防护的角度,所以在群里发布消息说“确诊了7例SARS”。
据媒体报道,当时有3个医学交流群发布相关的消息,群名分别是:武汉大学临床04级群、协和红会神内、肿瘤中心。疫情初期,这些信息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月1日,武汉警方发布通告:一些网民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经调查核实,已传唤8名违法人员,并依法进行处理。
据李文亮回忆,1月3日,公安局找到他,要求他签了训诫书,此后他一直在医院正常工作。在接诊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后,1月10号他开始出现咳嗽症状,11号发热,12号住院。
“那时候我还在想通报怎么还在说没有人传人,没有医护感染”。他后来住进ICU,之前做了一次核酸检测,但一直没出结果。
此前经过治疗,他的核酸显示为阴性,不过仍呼吸困难,无法活动,父母也在住院中。
让他感动的是,病房里看到很多网友支持和鼓励,“我的心情也会轻松一些”。发文最后,李文亮再次澄清,“我没有被吊销执照,请大家放心,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
疫情2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有望4月左右结束
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
基于数学建模、近期事态和政府行动来判断,他认为,疫情高峰期应该在2月中下旬出现,之后进入平稳期和下降期。
但何时出现拐点?钟南山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疫情拐点由返程高峰的防控情况决定,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出一个严格的拐点预测。
他认为,全国返程不太会有新的更高的高峰。
背后原因在于,延长假期已把潜伏期度过,各个城市严格的哨点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有问题,肯定会被隔离。
在钟南山看来,武汉依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努力,“人传人的问题,在武汉仍然没能解决。”
但他对整体局势感到乐观,认为疫情可能在4月份左右结束。
“相信有足够的场所,有充足的医生,有较好的防护工具,以及有我们多方面的支撑团队,武汉的情况应该会比较快地改观,但是现在还处于一个相当困难的阶段”,钟南山说。
并且目前,“我们不知道新冠病毒为什么具有如此高的传染力,这是一个大问题。”
最长潜伏期24天只是个例,不应被过度解读
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回应了备受关注的“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的问题。
他表示,研究是通过组织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计552家医院提供临床的数据,研究团队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
并且,这篇文章是一个预印版(pre print server),本身就需要征求更多的同行意见,按照预印版的官方要求,信息并不能给媒体引用,也不能指导临床,必须要经过同行评议。
钟南山说,关于预印本论文里提到的潜伏期,有一种统计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口述来记录。研究人员根据患者讲述过接触传染源时间以及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进行计算,最长的是24天。
但实际上,真正叙述有24天潜伏期的病人只有1例。即1099例中,只有1例。
他进一步强调称,以这仅有的1例患者报道的时间作为疾病的最长潜伏期是不够科学的,既往其它疾病也有先例,如狂犬病。
研究显示,所有患者潜伏期的中位数是4天(注:预印本论文中是3.0天)。以四分位距而言,分别是2天和7天(即差距为5天),这能更加科学地反映人群的总体情况。
李兰娟团队好消息、WHO定名新冠病毒“COVID-19”
另外,众志成城抗疫,花开两枝。
李兰娟团队也传来了好消息。她带来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四抗二平衡” 救治模式初显成效。
据《长江日报》报道,2月11日,两位危重症患者转出了ICU。
从2月1日起,她率领的浙大一院和杭州树兰医院团队已经赴武汉10天。11月上午,李兰娟去重症监护室查房得到反馈,ICU的7位危重症病人的病症都有了明显改善。
她解释说:
这些危重症患者体内均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通过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清除了炎症因子,消除细胞因子风暴,从而使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提升了血氧饱和度。这些病人肠道微生态往往是紊乱的,我们要采取微生态平衡的治疗方法,做好肠内营养,补充微生态调节剂,结合中医药治疗,以减少细菌移位导致的继发感染。
李氏人工肝系统是个血液进化系统,能够直接把患者肾脏、血液中的病毒介质和细胞因子清除掉。
在治疗中,借助仪器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在体外进行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胆红素、内毒素等有害物质,补充白蛋白和凝血因子等有益物质,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谢功能,使肝细胞得到再生的机会,患者肝功能得以恢复。
此外,新冠病毒也获得了正式命名。
今天,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正式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与此同时,为期两天的“科研路线图: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在日内瓦开幕。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
谭德塞表示,选择这一名称,是为了避免将此病毒与地域、动物或个人所关联,消除歧视。
论坛上还传来了关于疫苗的消息。
谭德塞还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就绪。目前仍需要竭尽全力防控病毒。
尽管疫苗研发尚需时日,但目前已经有许多可以有效防控这一病毒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两天的论坛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共同举办。会议聚集了世界各地400多名科学家,参与者将讨论不同的研究领域,包括确定病毒的来源以及共享生物样本和遗传序列等。
此前WHO官网表示,专家们将在现有的SARS和MERS冠状病毒研究的基础上,找出知识差距和研究重点,以加速最需要的科学信息和医疗产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冠病毒爆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