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自行车是一种极受欢迎的大众化个体交通工具,在很多城市的交通系统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住房郊区化影响的日益显现,居民的出行距离明显增加,高机动化成为发展趋势。而在高机动化条件下,更应该要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的优势,对其进行合理的比例划分,实现分区块交通组织,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实现自行车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在此背景之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王炜教授团队于十多年前便展开了“高机动化条件下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相关研究。
研究表明,自行车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要使其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推动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步行、自行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该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近距离出行优势,为短距离自行车出行制造便利;二是充分发挥自行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让自行车成为一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有益补充;三是应该规划形成自行车道路系统及完善基础设施系统,实现机、非交通环境的空间分离,安全有序地各行其道。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自行车交通发展应该以城市社会经济整体环境为背景,充分考虑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及它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各自出行优势,建立一个既与公共交通紧密联系,又与机动车交通有所区别的、有特色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并兼具以下五点原则:
一、对自行车交通进行分块交通组织
二、与其他交通方式相协调
三、近远期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道路
四、充分利用自行车交通的特有优势,满足人们对自行车交通的需求,特别是学生上、下学的出行需求
五、采用多种形式的机、非分离,提高自行车交通的安全性
王炜教授深耕交通规划领域数十年,针对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多,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进程中有着诸多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