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消息

水飞蓟护肝片助力肝脏“减负”,解析护肝片的功效与作用

2024-09-13 16:42:31 来源:互联网

 

熬夜、压力大、烟酒不忌、重糖重盐……在这样的生活习惯下,我们的肝脏开始不堪重负,身体开始出现面黄口臭、肚子大等表现。据贝哲斯咨询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肝脏健康补充剂市场规模为105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不少人把营养补充剂类护肝片(以下简称“护肝片”)当作了自己的养肝选择,以期减轻不良生活习惯对肝脏的负面影响。但许多人对护肝片的成分与功效并不了解,不清楚护肝片是否适合自己就盲目地选择。对于这种情况,本文就带大家了解护肝片的有效护肝成分有哪些,帮助你找到更适合的护肝产品。

护肝片根据其有效护肝成分的不同,它的护肝效果也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有效的护肝片的成分的具体功效:

1.姜黄

姜黄中的姜黄素可以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减少肝损伤、调节脂肪酸摄入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调节酒精代谢酶活性和提升抗氧化能力减轻酒精性肝损伤,有助于清除肝脏中的毒素,减轻肝脏的负担。

2.灵芝

学界对于灵芝预防酒精性肝损伤、防止肝纤维化等护肝功能的研究众多,发现其发挥护肝活性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类、三萜类、孢子油和多肽,灵芝可以抑制自由基和降低肝脏活性氧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抗炎,并修复肝脏损伤,保护肝脏。

3.水飞蓟宾

水飞蓟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欧洲就被人们发现其药用价值,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而水飞蓟宾是水飞蓟提取物的核心护肝成分,也是其中活性最高,药理作用最强的成分。它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护肝保肝:①稳定肝细胞膜,提高细胞膜稳定性和流动性;②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性,降低肝星状细胞过度活跃引起肝纤维化的可能,起到抗感染和抗肝纤维化的效果;③缓解氧化应激,保护肝细胞免受毒素和损伤,维持肝脏正常的解毒过程[1]。

4.葛根提取物

葛根在肝脏保护上的应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千金方》中记载“以鲜葛根捣汁可治酒醉不醒者,且葛根性味甘凉,有鼓舞胃气、缓解酒毒呕吐之效。”护肝片的成分中不能少了它的身影,现代的科学研究也表明,葛根中的葛根素可以调节机体内与乙醇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免疫应激对肝细胞的损伤[2]。

虽然这些护肝成分对肝脏都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面对熬夜、烟酒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不适,复合成分的护肝片的养肝护肝效果会优于单一成分。以健安适水飞蓟宾护肝片为例,这款护肝片不仅优选了水飞蓟宾,还复配了葛根、丹参、五味子三种护肝成分,其中葛根能够与水飞蓟宾发挥协同作用,缓解酒精性肝纤维化,助力解酒保肝;而丹参和五味子,则能够改善肝脏循环,减轻肝脏代谢压力,对于因熬夜、高脂饮食导致肝脏代谢废物淤积造成的肝脏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的来说,市面上常见且有效的护肝片的成分主要有姜黄、灵芝、水飞蓟宾和葛根等等,其肝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不同,但护肝的功效都值得肯定。然而面对熬夜、烟酒、高脂饮食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不适,单一成分的护肝片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复合成分的护肝片则更能满足我们的护肝需求。

参考材料:

[1]Loguercio C, Andreone P, Brisc C, Brisc MC, Bugianesi E, Chiaramonte M, Cursaro C, Danila M, de Sio I, Floreani A, Freni MA, Grieco A, Groppo M, Lazzari R, Lobello S, Lorefice E, Margotti M, Miele L, Milani S, Okolicsanyi L, Palasciano G, Portincasa P, Saltarelli P, Smedile A, Somalvico F, Spadaro A, Sporea I, Sorrentino P, Vecchione R, Tuccillo C, Del Vecchio Blanco C, Federico A. Silybin combined with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vitamin E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ree Radic Biol Med. 2012 May 1;52(9):1658-65.

[2] He, H., Peng, S., Song, X., Jia, R., Zou, Y., Li, L., & Yin, Z. (2022). Protective effect of isoflavones and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pueraria lobata on liver diseases: A review.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10, 272–285.